游客
题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ān。 ⑦勒: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A.一见能诵/饮少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B.卷无几日/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C.读《齐史》/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D.心善其/学而时习之,不亦乎(《论语》)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故虽有强记

A.乃记而去(《小石潭记》) B.此诚危急存亡秋也(《出师表》)
C.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D.何陋有(《陋室铭》)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二物”指什么?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李德裕,字文饶。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后召拜监察御史。时亳州浮屠诡言水可愈疾,号曰“圣水”,转相流闻,南方之人,率十户僦一人使往汲。而水斗三十千,取者益它,转鬻于道,互相欺訹,往者日数十百人。德裕严勒逻捕绝之。逾年,徙剑南西川。蜀人多鬻女为人妾,德裕为著科约:凡十三而上,三年劳;下者,五岁;及期则归之父母。蜀风大变。帝尝疑杨嗣复、李珏顾望不忠,遣使杀之。德裕知帝性刚而果于断,即率三宰相见延英殿,流涕曰:“昔太宗德宗诛大臣,未尝不悔。臣欲陛下全活之,无异时恨,使二人罪恶暴著,天下共之。”帝不许,德裕伏不起。帝曰:“为公等赦之。”德裕降拜升坐。帝曰:“如令谏官论争,虽千疏,我不赦。”德裕重拜。因追还使者,嗣复等乃免。寻册拜司空。又尝谓:“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乃请罢郡县吏凡二千余员。德裕谋议援古为质,常以经纶天下自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
下列句中“于”与“转鬻于道”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畎亩之中 B.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C.余将告莅事者 D.万钟我何加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有个性,成年后,不参加科举考试,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补官。
B.李德裕为官注重改变不良习俗。蜀地人大多卖女儿给人家做妾,他制定法令加以改变。
C.皇上怀疑杨嗣复、李珏对自己不忠,在李德裕的含泪劝谏下,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赦免了二人。
D.李德裕为了“省吏”,请求罢免了很多郡县的官吏,为国力的恢复做出了贡献。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取者益它汲:②德裕严勒逻捕绝之津:
三年劳执:④天下共之疾: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能简冗官,诚治本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德裕谋议援古为质,常以经纶天下自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选自《晏子使楚》
【注】①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②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③袂:就是衣裳的袖子。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王怫然怒怫然:②婴最不肖,故使楚矣宜: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晏子使楚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B.君为长者楚人晏子短
C.不错意也宜使楚矣
D.安陵君许寡人贤者使贤主

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甲】文唐雎以“”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乙】文晏子用“、、、三个词语”回应楚王“齐无人耶”的嘲讽。(用原文答)
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请简要谈谈二者方式的不同点。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家贫则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忖,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得良犬,犬良则数得兽矣。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吕氏春秋·贵当》)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家富则得良犬()(2)百事也尽()
选出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A.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B.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C.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D.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齐人“猎兽之获,常过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万钟于我何焉()⑵故不为得也()⑶所识穷乏者我与()
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句话中的“是心”指的是舍生取义这种思想。
C.文中用“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两个反面例子来证明 “义”的重要性。
D.舍生取义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阎罗王录囚【清】纪昀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囚,指去世的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某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一日梦冥府寡助之,亲戚畔之 B自称所至饮一杯水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c某无功亦无罪故余愚,卒获有所闻D某某狱避嫌疑而不言小大之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但 不 要 钱 即 为 好 官 植 木 偶 于 堂 并 水 不 饮 不 更 胜 公 乎?
根据上文,作者认为怎样的“官”才称得上“好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