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匈奴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兴起于蒙古高原上,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迁徙。农 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手工业中冶铁业居于重要地位。
材料二: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材料三: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 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请回答:
(1)匈奴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材料二、三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
(3)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两位将领是谁?结果怎样?
(4)哪一历史事件是汉匈两民族友好交往的佳话?
200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2)根据材料二,周思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为缅怀周恩来同志,请你确定一个纪念活动主题。(2分)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妈港”?“妈港”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读图学史
⑴上图中,“诗仙”是,A是“诗圣”,《新乐府》的作者是(只填字母,每空2分,共4分)
⑵下图中桥梁名称是什么,是谁主持修建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
——柳宗元
材料二: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是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三:“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为什么?
⑵唐朝时,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来到唐朝学习交流。这种使团被称作什么?
⑶材料三中的“六渡出海,终抵东瀛”发生在哪位帝王在位期间?
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僧人”是谁?“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后来演绎成一部神话小说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也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写诗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大门前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⑴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主要阐述什么关系?他为处理这一关系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⑵我国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在哪个朝代得以完善?
⑶科举制度在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写出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