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7月9日河南某地气温高达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50多岁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次日晚上家人没有见到他。当天在玉米地发现他时,已经死亡多时。据估计,赵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高某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了过去。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两种情况都发生在______天气。在这种天气状况下,人体内的热散发出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2)据估计,赵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__________,高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__________。
(3)赵某和高某的身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都遭到破坏。赵某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______,它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高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 ,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4)下图中曲线能够反应高某体内的水的绝对含量(a)和相对含量(b)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
(5)下图中曲线能反映高某(b)和赵某(a)内环境渗透压变化趋势的是______。
(6)高某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的变化趋势是 。
(7)高某血压下降的原因是 。若人在大量出汗后感觉不到口渴是 。
(8)赵某的死亡说明 。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4)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每空2分,共10分)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实验三组:
第一组:DDTT × ddtt → F1 (自交) → F2
第二组:DDTT × ddtt → F1,将F1的花药离体培养成幼苗,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杆抗锈病品种
(1)第一组F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矮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几率是。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利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3)第三组方法出现矮杆抗锈病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来实现的。
(每空2分,共12分)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植株杂交,得到F1,将F1植株再进一步做如下图解所示的处理,请分析回答:
(1) 如果秋水仙素处理成功,乙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 倍体。
(2) 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育出的后代属于________倍体,其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
(3) 丙植株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 。
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菌R时,可选用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
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 和。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 。
(5)、脱分化产生的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
回答下列有关葡萄酒的酿制过程的问题: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
获得葡萄酒。
(2)酒精发酵时,____℃左右是酵母菌最适温度;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___℃。
(3)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生成,可以用______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其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成_______。
(4)如果用葡萄酒来制葡萄醋,请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