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被称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转折点”是指( )
| A.正式确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
| B.正式决定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
| C.改革重心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
|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拉开帷幕 |
“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有
①《权利法案》②美国1787年宪法③《德意志帝国宪法》④法国1875年宪法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 B.西汉 |
| C.南北朝 | D.唐朝 |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
| 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
|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
| 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
古代罗马法中关于宣扬君权神授的法律条文是
| A.“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
| B.“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 |
| C.“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 |
| D.“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
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郡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
| B.郡守县令是地方行政长官 |
| C.郡守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官位可以世袭 |
| D.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