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基姆主编的《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史(1917~1957年)》叙述道:“共产党在农村的政策,保证了为前线需要而动员一切粮食资源的工作……农民欢迎余粮收集制及与此有关的负担,因为苏维埃政权保护他们免受地主和富农欺压……”这一论断
| A.以阶级立场掩盖经济利益的差异 | 
| B.是对农民真实愿望的描述 | 
| C.建立在坚实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 
| D.突出了意识形态上的斗争 | 
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 A.新思想的萌发 | B.《资政新篇》的提出 | 
| C.百日维新 | D.辛亥革命 | 
清末民初“国学”兴起,国学大师刘师培认为“西人社会之学可以考中国造字之原”,又以中土文字的涵义证实西方社会学的观察。引用西方自希腊、罗马以至近代哲学、宗教、学术的种种观念,来阐明中国的经子诸学“合于西儒”。王国维主张将中国原有经、史、子、文四部分别纳入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等西方的分科系统之内。这表明他们
| A.复兴国学以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 
| B.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 | 
| C.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 | 
| D.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 
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 
|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 
| 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 
|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 
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 A.道家学派 | B.道教 | C.理学 | D.佛教禅宗 |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 
| B.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 | 
| C.翼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 D.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