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材料三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材料四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材料五 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会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和罢免权。边区政府还设置审计处行使行政监督和经济监督的职权。边区政府对违法乱纪依法严惩,边区高等法院曾处死了逼婚不遂而杀人的黄克功和利用职权侵吞公款3050元的肖玉壁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除上述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的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五,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所采取的廉政措施及意义。
(4)综上所述,中国当前的反腐倡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8 年马岛归属问题被提交联合国。1965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65 号决议, 认为马岛主权存在争议, 敦促双方和平解决。英阿进行了外交谈判, 并曾达协议。但此时有消息说, 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进入80 年代后, 阿根廷经济陷于严重衰退之中, 全国上下对军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 企图以此激起群众的民族情绪, 转移对政府的压力。1982 年3 月, 英国马岛当局与阿方因几十名阿根廷工人进岛工作的问题发生争执, 阿根廷政府即以此为契机开始行动。驻岛的少量英国守军很快被迫投降, 阿宣布收回马岛主权。
——《战后国际关系史》下册
材料二马岛战争以英获胜阿失败结束。阿根廷总统兼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辞职,并逐渐恢复民主制度。阿经济损失达数亿美元。若加上美、欧对阿经济制裁,阿蒙受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拉美外债危机爆发,阿也未能幸免,从此陷入长达多年的经济危机之中。英国加强了撒切尔政府的执政地位,英阿贸易由此中断,英军驻马岛费用急剧增加。这场战争引起国际社会分化成态度鲜明的两个阵营:以美国、欧共体国家为主的西方国家为一方,联合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广大南方国家为一方,则支持阿收复马岛的正义要求,主张和平解决。这场战争不仅导致美拉关系一度趋于冷淡,削弱了欧洲在拉美的传统影响,而且还使南北关系进一步恶化。
——《国际关系史》(第十一卷 1980-1989)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阿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岛战争的影响。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世纪60年代初,地方自治的主张最早由冯桂芬明确提出。90年代末,地方自治制度越来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至预备立宪时期终于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舆论。
冯桂芬的地方自治制度核心是实行乡董自治,具体方案为:各乡设立一自治公所,设正副二董,都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具体而言,“满百家公举一副董,满千家公举一正董,里中人各书姓名保举一人,择取举最多者用之”;乡董不为官,不立署,不设仪,以本地土神祠为公所;乡董的基本职权主要是调停、裁决民间争端,并行使有限的处罚权,但不能行使地方官吏的职权,“即民有争讼,副董会里中耆老(年高有德之人),于神前而听其辞,副董折中公论而断焉,理曲折责之罚之,不服则送正董,会同两造族正公听如前,又不服送巡检,罪至五刑送县”;关于任期则正副董皆三年一易,“其有异绩殊誉,功德在闾里者”,可连任,但须通过全民选举。如任期内有过,则“随时黜之”。
(1)根据材料概括冯桂芬地方自治主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地方自治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原本在全国各地港口都设有海关,分别归当地督抚管辖。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并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1853年,小刀会起义捣毁了上海海关,清朝海关官员逃跑。之后外国侵略者提议由各国派代表与清政府一同重建海关,从此中国海关的高级职位都被外国官员把持。1861年起,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半个世纪,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的海关。在他管理海关时期,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为北京政府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并逐渐增长的新的税收来源,清除了旧式衙门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赫德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清朝末年,总税务司将税款的保管账户全部转到了外国银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渐加强了对海关的控制,并与1928年开始与美英法等国重签关税新约,1933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回了关税自主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延续了95年的以洋员税务司为主宰的海关制度,宣告结束。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海关改革的因素。
(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
观点一 |
观点二 |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
1900年 |
1917年 |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
1840年 |
1860年 |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苏轼提出:“古者以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国家承平百年,户口之众有过于隋。然以今之法观之,特便于徭役而已。国之贫富何与焉。非特无益于富,又且以多为患: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然而百弊并生。”明代冯梦龙曾提出:“不若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以养之?”清代学者洪亮吉则说“今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所入者愈微,所出者愈广,于是士农工贾各减其值以求售,布帛粟米又各昂其价以求出市。此即终岁遑遑,而自好者居然有沟壑之忧,不肖者遂至于生攘夺之患矣。”
——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等
材料二梁启超曾提出“大地百物之产,可以供生人利乐之用者,其界未有报,其力皆藏于地,待人然后发之。”因此“尽地力者,农、矿、工之事也。”如能采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地力,“虽生齿增数倍,岂忧饥寒哉?”薛福成认为西方国家“善寻天地,天涯海角,无阻不通,无荒不垦。彼以此治民,虽人满,何尝不富也”。因此,他主张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签订合同,订立协议,“许其招纳华工”。孙中山则提出,一方面,“沿海沿江烟户稠密省份,麇聚之贫民无所操作”,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另一方面,西北和蒙古地区,都是“土旷人稀,急待开发”;还有“中国现时应裁之兵,数过百万,生齿之众需地以养”。所以他提出“以国民需要之原则衡之,则移民实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1918年出版的陈长蘅的《中国人口论》,认为“今日之中国不能以民众为可恃,而应当力求国民品质与能力之增高”。
——李永芳《中国近代人口管理思想述论》等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共同的人口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以后人口问题突显的社会经济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中的人口管理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人口思想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