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 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___________;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____(填“高”或“低”),这表明_____吸热本领更强。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思与行是学习物理的核心素养,在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演示了甲图所示的一个物理现象,小孙同学由此思考,水的落地点到瓶子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接着他在脑海中构建了这个问题的物理模型,如图乙所示:即实际上问题就是被水平抛出的小球,它的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观察思考并结合课上所学的内容,小孙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小球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 s 可能与小球的高度 H 有关;

猜想二:小球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 s 可能与被抛出时的初速度 v 有关;

然后,小孙选取了一个钢球,利用高度可调的桌子,与比较光滑的斜面组成图丙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和相关测量,得到了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同一钢球, H = 1 . 0 m

次数

小珠高度 h / m

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距离 s / m

1

0.1

0.63

2

0.2

0.89

3

0.3

1.09

(1)在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其目的是下列选项中的   (选填“ A ”或“ B ”);

A .使钢球到达桌面的速度不同 B .使钢球到达桌面的速度相同

(2)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猜想   (选填“一”或“二”)是正确的。

用如图(1)左所示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其过程如下: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如(1)图右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如图(2)所示,是物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下对应的三种物理模型,海波在 54 ° C 时的状态,应该是(2)图中的   模型。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 A B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 A B 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A 到玻璃板的距离 / cm

3.50

5.00

8.00

10.00

B 到玻璃板的距离 / cm

3.52

5.00

8.10

10.00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相等

相等

相等

相等

进一步实验与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 1 m 处移动至 3 m 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m ,当他远离镜子移动时,他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小月和小亮在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用电阻箱代替定值电阻,电路如图甲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 6 V ,电阻箱 R 1 规格为“ 0 ~ 999 . 9 Ω ”,滑动变阻器 R 2 的规格为“ 50 Ω 1 A ”。

(1)小月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分别将 R 1 调到 5 Ω 10 Ω 15 Ω 20 Ω 接入电路,调节 R 2 使电压表示数均为 2 . 5 V ,记下对应电流值,依据数据作出 I - R 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   

(2)小月继续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调节 R 1 R 2 的阻值,获取了第一组数据,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该电压为    V .接着他保持 R 2 的滑片位置不动,调节 R 1 的阻值,又测得三组数据,如表所示,他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通过 R 1 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不成正比,请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试验次数

电压 U / V

电流 I / A

1

0.3

2

4.0

0.20

3

4.5

0.15

4

5.0

0.10

(3)正在他准备重新实验时,小亮巧妙处理了实验数据,做出了某个元件的 I - U 图象,顺利得出了正确结论,请你帮他们在图丁中画出该图象。

(4)与两实验中使用电阻箱实现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A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如图甲,浩浩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如图乙,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    cm

(2)实验时,小车每次都滑到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一对   ,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阻力 ( f ) 的作用。(即合外力 F = f )

(3)对比甲图可知: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远,速度减小的就越   ,如果阻力为零,小车将  

(4)浩浩评估实验时发现,本实验还可以探究物体速度变化快慢与阻力(合外力)的定量关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用类比的方法联想到:物体运动的快慢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用速度 v 来表示,那么速度变化快慢就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之比,用加速度 a 来表示,他重新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物理量

次数

水平

接触面

小车质量

m / ( kg )

初速度

v 0 ( m / s )

末速度

v 1 ( m / s )

减速所用

时间 t ( s )

速度减小快慢 a ( m / s 2 )

阻力

f ( N )

1

毛巾

0.04

1

0

0.1

10

0.4

2

棉布

0.04

1

0

0.2

5

0.2

3

木板

0.04

1

0

0.4

2.5

0.1

对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可知:同一物体速度变化快慢(a)与阻力 ( f ) 的关系式为   

(5)交流讨论时,薇薇说:高速路上,满载的大货车很难停下来,而小轿车却容易得多。试猜想,速度变化的快慢(a)可能还与   有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