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东南亚简图,C岛是火山活动较多的地区,共有112座火山,其中有35座是活火山。
(1)写出图中自然景观名称,并简要分析A、B两地该自然景观的不同成因。(5分)
(2)分析C岛火山活动较多的原因。(3分)
(3)从自然地理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频繁的火山活动对C岛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决定,我国于2010年11月1日0时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图为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材料二:下面甲图为195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统计图,乙图为1950—2050年中国和全球14岁以下与65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统计折线图(2010—2050年数据为预测值)。据材料一中信息判断,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
①人口总量庞大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③0—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结合材料二中195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图,说明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根据材料二中1950-2050年中国14岁以下与65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统计折线图可以看出,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首次超过14岁以下人口数量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年,试说明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的负面影响。
读澳大利亚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图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________(地形区),其生产结构和经营方式有何特点?
在澳大利亚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过程中,哪些区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与乙区域相比,说明甲区域农业的自然优势。
结合澳大利亚自然和人文特点,列举澳大利亚其他农业地域类型(至少列举两种)。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分别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气象干旱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1%,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6月3日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平均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3成至5成。简述江西省此次气象干旱分布状况及其6月3日08时~6月4日08时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阐述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年春季以来降水异常的原因。
强降雨可能诱发长江中下游部分山区发生次生灾害。列举长江中下游山区发生次生灾害的类型,指出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9月16日以来,汉江流域迎来第三次强降雨(锋面雨),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形成新一轮大洪水。而每一次洪水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该次强降雨降水量图。受此次强降水的影响,汉江的水文特征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
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填表比较甲、乙两地区的区域特征。
气候类型 |
土地利用类型 |
主要粮食作物 |
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
|
甲地区 |
旱地 |
土地盐碱化等 |
||
乙地区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水稻 |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17日夜间起一股强冷空气将开始影响新疆北部;19~23日,该股强冷空气将继续东移南下,先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东北、黄淮及其以南大部地区。西北地区和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12℃,部分地区下降14℃~18℃。
材料二:下左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
材料三:上右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此次寒潮是由________天气系统造成的,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1976年寒潮频次高的原因?
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比较西安与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