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人君受命于天”,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B.孟子、黄宗羲都具有民主思想 |
C.三种主张都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
A |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删。) |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权力。 |
B |
在湖北江陵楚国郢都的墓葬遗址中,发现了刻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铭文的宝剑 |
墓葬所在地曾经处于越国的疆域范围 |
C |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原遍于县市,自西洋以风火永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中国传统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 |
D |
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 |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
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
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
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
A.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关系 |
B.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
C.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 |
D.两者都强调人的伟大,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 |
“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
C.古罗马的法治原则 | D.卢梭的社会契约说 |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道德教化 | B.兴办教育 |
C.克已复礼 | D.礼法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