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曾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乡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对其主张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政府扶植手工业生产 | B.发展外贸 |
C.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 D.重商抑农 |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
北大教授吴宗国提到,秦始皇和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辛苦的皇帝。其“辛苦”的共同原因是
A.新制初创,尚不完备 | B.废除丞相,皇帝集权 |
C.实行分封,地方权重 | D.内阁权重,威胁皇权 |
(2013-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三三诊文综)
下列是一个墓葬出土的一组随葬品图片,据此可推断该墓主人生活时的社会状况是
礼器贝币青铜农具陶器
A.青铜农具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 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确立 |
C.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 | D.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
(2013-2014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一次质调文综)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
①宋代设立枢密院 ②元代设立中书省 ③明成祖设立内阁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钱穆在《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中说:“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科举制度可以杜绝官场的腐败 |
B.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
C.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产生民国用人弊病的根本原因 |
D.科举制度被废除是“预备立宪”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