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 |
| B.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 |
| C.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 |
| D.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 |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片胡言”。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 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 |
| 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 |
| D.“中体西用”的思想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 A.日心说 | B.相对论 | C.进化论 | D.量子论 |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写道:“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则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是动的,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作者意在说明
| A.宗教法庭曾经热衷于科学研究 | B.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 |
| C.科学家与宗教法庭的观点难以调和 | D.科学家曾经继承了宗教法庭的观点 |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
|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