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湖北省荆门市】请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
(1)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          
(2)天然气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但含硫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向煤中掺入生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这一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写出“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                 
(4)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试从氢气的性质分析氢气作为能源的主要优点:                                      
(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40
C.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的水,甲析出的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②将t3℃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           方法。
(6)如图所示都是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中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有:              (填序号)。生活中要鉴别羊毛衫和合成纤维, 可通过            的方法 。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林的猜想正确。

小云的猜想正确。
③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红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下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装置I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要达到装置图II所示实验的目的,集气瓶中装入的试剂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生石灰 D.碱石灰(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混合物)

(3)用实验装置Ⅲ收集气体时,若要收集尽可能多的气体,在不更换集气瓶的前提下,你的做法是
(4)实验装置Ⅳ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还可以将水换成
(5)通过Ⅳ、V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出两点即可)①,②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对食盐的用途进行探究,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用途之一:作调味品。
食盐的主要成份是NaCl,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资料准备]

20℃时,一些物质的溶解度

OH-
CO32-
Na+


Ca2+


Mg2+



[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表达]
(1)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3)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
二、用途之二:制备氯气。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备氯气,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除氯气(Cl2)外,还生成密度最小的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用途之三:工业制碱。
某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化工产品——纯碱(Na2CO3)和化肥NH4Cl。
【相关资料】
⑴ NH4ClNH3↑+HCl↑
⑵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的气体体积)

物质
NaCl
NaHCO3
NH4Cl
NH3
CO2
溶解度
36.0g
9.6g
37.2g
710
0.9

【生产原理】是:将NH3和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NaHCO3和NH4Cl的混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离出NaHCO3,加热制得纯碱。
【生产流程】如下

【问题讨论】:
(1)反应③中得到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
(2)检验气体C的方法
(3)在反应②中,先通气体,目的是
【组成确定】
(1)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
(2)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写化学式)。
【含量测定】
称取纯碱样品10.8g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0g,请通过计算判断此纯碱样品的纯度为。(保留一位小数)
【总结反思】
某同学认为,在上述纯碱含量测定中,将CaCl2溶液改为BaCl2溶液,测定误差会减小,其理由是

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2+4KI+4HCl ="==" 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证明无O2
B中观察到,证明该气体是H2
(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性(填“酸”或“碱”)。

下图为用镀锌铁片制成的日常用品。镀锌铁是指通过镀锌工艺在铁皮上进行镀锌而制成的一种产品,热镀锌产品广泛用于建筑、家电、车船、容器制造业、机电业等,几乎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为测定铁片镀锌层的厚度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⑴ 剪取一片镀锌铁片,量得长度=2.0cm,宽度=1.9cm。
⑵ 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0.857g。
⑶ 实验中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200mL(密度=1.05g/mL),需要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密度=1.18g/mL)mL(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然后稀释。
⑷ 将镀锌铁片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盐酸中。当观察到,可以判断镀锌层恰好反应。
⑸ 将溶液中的铁片取出清洗、擦干、烘干后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0.837g。
【计算结果】
⑴ 铁片镀锌层的质量有g。
⑵ 已知锌的密度7.1g/cm3,计算出铁片镀锌层厚度mm(保留至小数点后2位)。
【实验反思】
实际计算结果偏大,同学们分析,这是因为很难通过观察现象判断镀锌层恰好反应,造成镀锌铁片浸泡在盐酸中时间。(填“偏长”、“偏短”)
【实验改进】
资料卡片:如图1所示,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放入酸碱盐溶液中,会有电子的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将上述实验改进成如图2的装置,当观察到,此时锌层恰好反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