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上海市】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3、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KNO3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I.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       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是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不要求计算)。
II.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III.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IV.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玻璃管分为6等分,实验前液面停留在管内5刻度处)。

(1)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有(填序号)。
①加快降温
②吸收有毒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
③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2)实验结束后,玻璃管内液体增加了25mL,玻璃管总容积为mL,
(3)所取木炭粉的质量理论上最少是多少克?(提示:①3g木炭粉燃烧需消耗8g氧气②氧气密度为1.4g/L。③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蜡烛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由于焰心温度较低,还会发生不完全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有其它产物,小希对此进行了探究。

将图1所示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蜡烛,将导管的一端插入焰心部分,引出焰心中的部分气体(如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
(1)盛有冰水试管的水层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色固体,说明引出的气体中含有
(2)插入焰心的导管变黑,说明蜡烛不完全燃烧时有(填化学式)生成。
(3)将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导管另一端,发现其内壁有,说明蜡烛燃烧有H2O生成。点燃酒精灯,发现导出气体可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上沾有石灰水的烧杯,浑浊,(填“能”或“不能”)证明该导出气体燃烧一定生成了CO2,理由是(填序号)。
①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石蜡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蜡烛燃烧生成的C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经实验证明该导出气体还含有CO,CO燃烧的产物与蜡烛燃烧产物之一相同,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式为

利用下图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A处通入无色气体(可能是H2、CO或CO2);
B处玻璃管中盛放黑色粉末(可能是CuO或C),C处试管中盛放澄清石灰水。

(1)根据要求完成下表填写:

序号
探究实验
简答

若为H2与CuO的反应
B处玻璃管观察到现象:

若为CO与CuO的反应
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若为CO2与C 的反应
(B处换成酒精喷灯加热)
B处的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D处观察到有色的火焰。


(2)探究实验Ⅰ通过B处的现象只能确定一种产物是铜,为了进一步确定另一产物是水,请对上述实验装置提出简要修改方案(添加或更换装置的位置和所需的药品)
(3)探究实验Ⅱ澄清石灰水的作用(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4)在上述探究实验Ⅱ、Ⅲ中,D处导管尖嘴口都需用酒精灯点燃,简述其目的分别是:

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
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 ;乙 CO H2O;丙 NH3CO2 H2O;丁 CO2 CO H2O 。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
下列装置:

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同学猜想成立。
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A.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某同学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B.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金属R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该小组为了了解R与常见金属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铝的活动性比铜强,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u>R,猜想二:,猜想三:R> Al>Cu。
【查阅资料】 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R的盐溶液中只有+2价R的盐溶液呈蓝色,常温下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针对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

猜想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一
打磨R丝,并将其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R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
猜想一(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二
打磨粗细相同的R丝、铝丝、铜丝,分别将它们插入到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
①R丝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②铝丝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③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
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猜想三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
究竟哪种猜想成立?三位同学经讨论交流,发现丙同学在实验前没有打磨铝丝,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论错误。于是他们先打磨铝丝,再将其插入到丙同学做实验用过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进而确认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