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 B.关注西方科技 |
C.坚持“中体西用” | D.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
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A.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
C.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等手工业相当发达 |
D.淮河流域文明悠久丰富 |
下列名句或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③“致良知”
④“经世致用”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②③④① | D.①③④②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
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的是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王权 | B.反对封建私有制 |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