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A.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
C.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等手工业相当发达 |
D.淮河流域文明悠久丰富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 “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7分)
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
下图为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 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两极格局出现,冷战与热战相交织 |
B.美苏操控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C.冷战风云笼罩,德国分裂 |
D.德国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