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年江苏盐城卷) 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请回答:(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
(3)据材料三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清三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你一定知道不少。请讲一个“刘备三顾茅庐”的小故事?并写在下面。(100字左右)

班超投笔从戎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召请一位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又召来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班超不愿意老伏在案头写东西。他听到匈奴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了笔,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他决心抛弃他的案头工作去从军。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担任个代理司马,立了战功。
窦固很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班超带着随从人员三十六个先到了鄯善。鄯善原来是归附汉朝的,只是迫于匈奴威势,只好听从匈奴的命令,这次看到汉朝派了使者来,于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待他们忽然冷淡起来。他起了疑心,他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这儿。班超愤然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只有夜袭匈奴大营!”到了半夜,班超率领三十六个壮士偷袭匈奴的帐篷。杀了匈奴的使者,放火烧了匈奴营帐。鄯善王这才决心与匈奴断绝往来,一心归附汉朝。
班超用智慧和谋略,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班超在西域时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海岸,未能继续前进。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送给东汉皇帝象牙、犀角等礼物。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读了上面的故事,请你归纳班超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故事大王:

苻坚说:“……现在,我有兵卒九十七万……我们人多,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我们进攻东晋,就好像疾风扫秋叶一样。”
请回答:
(1)苻坚的话流露了一种什么情绪?它将对战争产生什么影响?
(2)淝水之战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壮心”在这里指什么?
(3)作者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你能写出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三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