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近现代以来,美欧关系在相对稳定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策设计人员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二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
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整理自人教网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欧盟前身)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如下:
(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整理自人教网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设计对西欧援助计划的意图。
(2)据材料二,指出美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美欧关系演变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歌词
请回答:
(1)这段歌词是建国来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的写照,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想想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2)歌词中的“旗帜”是什么?何时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
阅读下列材料: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反复对大家讲这样的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邓小平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⑵邓小平讲这番话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董文华在演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歌中的“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哪一件事情?
⑵这件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面两幅图:
图一图二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四五运动”时张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篇诗作。诗中的“鬼”和“豺狼”指的是谁?“雄杰”又是谁?
(2)图二反映的是1976年10月24日,首都百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规模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在1976年10月,是谁代表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从而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3)图一内容和图二内容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二月逆流” ②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③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④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⑤全国出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⑥“四五运动” ⑦毛泽东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