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 。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lù,羞辱。④僭号:冒用帝王称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阖门:全家。
B.时秦桧当国当国:主持国事。
C.见其议论英发英发:抒发。
D.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历历:清晰准确的样子。

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B.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C.汝为身长 / 七尺疏眉 / 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之 / 溪上企道曰 / 必奇士也
D.汝为身 / 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 / 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到了京师。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时而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
(2)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孟祯,字泰符,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分宜知县。将内召,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诏镌二秩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续授御史。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以附政府擢京卿,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几八十未谢政,孟祯并疏论之。
大学士李廷机被劾奏辨,言入仕以,初无大谬。孟祯驳之曰:“廷机在礼部昵邪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建言忤时(时,人名),则抑之至死。秉政未几,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得罪。姚文蔚等滥授京堂,陈用宾等屡拟宽旨。犹不谓之谬哉?”王锡爵辞召,密疏痛诋言者。孟祯及南京给事中段然并上疏极论。寻陈佥商之害,发工部郎陈民志、范钫黩货罪。又陈通壅蔽、录直臣、决用舍、恤民穷、急边饷五事。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皆不报。
三十九年夏,怡神殿灾。孟祯言:“二十年,郊庙、朝讲、召对、面议俱废,通下情者惟章奏。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此朝政可虑也。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畿辅、山东、山西、河南,比岁旱饥。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一呼四应,则小盗合群,将为豪杰之藉,此民情可虑也。”帝亦不省。
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论者日众、云举引击。山海参将李获阳忤税监,下狱死,孟祯为讼冤,因请贷卞孔时等在狱者,且言:“楚宗一狱,死者已多,今被锢高墙者,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皆弗听。四十二年冬,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以言论忤时,抑不得与。孟祯不平,具疏论之。是时三党势张,忌孟祯谠直,出为广东副使。移疾不赴。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卿,召改太仆。以忧归。魏忠贤得志,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崇祯初,复官。
孟祯少贫。既通显,家无赢资。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
[注]①镌二秩:指降二等职。②政府:指宰相府。③京堂: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④佥商: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部郎陈民忠、范钫黩货罪发:揭发
B.皆不报:答复
C.因请卞孔时贷:宽恕
D.以归忧:忧虑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附政府擢京卿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则抑之至死于其身也,耻师焉
C孟帧讼冤既自以心形役
D今至是太子丹恐惧,请荆卿曰
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马孟祯“谠直”的一项是
①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
②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
③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
④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
⑤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
⑥既通显,家无赢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
译文:
(2)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
译文:
(3)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御史中丞:寻:不久
B.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
C.不与载协:合作
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高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载幸臣李辅国善多之金帛
B.辅国识其意,然上益信任
C.称载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公府
D.上封人李少良密载丑迹闻由是道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①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4分)
②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4分)
③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 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以刑徒见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明日:明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以君下驷与彼上驷②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B.①赵急,请救齐②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归 ②门虽设常关
D.①齐乘胜尽破其军②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①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②而东,如是者数矣。
[注]①抗颜:犹言正色,谓态度严正不屈。②挈挈:急迫的样子。
(二)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吾子:对对方的尊称
B.乃见取幸:幸亏
C.不相师耻:以……为耻
D.仆道不笃:深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是故圣益圣,愚
不事师
B.由魏、晋氏
是得狂名
C.爱其子,择而教之
环顾其中,未见可
D.辄哗笑,以为狂人

患在好为人师
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柳两文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现象立论。
B.韩文侧重批判“不屑从师”,柳文侧重论证“师道之衰”
C.柳文热烈赞扬了韩愈“抗颜而为师”的勇气,对处于逆境中的韩愈进行声援。
D.柳文主要使用例证法,韩文则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法。

翻译下列句子:
(1)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3分)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何卿,成都卫人。有志操,习武事。正德中,嗣世职为指挥佥事。以能,擢筠连守备。从巡抚盛应期击斩叛贼谢文礼、文义。世宗立,论功,进署都指挥佥事,充左参将,协守松潘。
嘉靖初,芒部土舍陇政、土妇支禄等叛。卿讨之,斩首二百余级,降其众数百人。政奔乌撒,卿檄土官安宁擒以献。宁佯诺,而匿政不出。巡抚汤沐言状,帝夺卿冠带。川、贵兵合讨,贼始灭,还冠带如初。五年春擢卿副总兵,仍镇松潘。陇氏已绝,改芒部为镇雄府,设流官。未几,政遗党沙保复叛。卿偕参将魏武、参议姚汝皋等并进,斩保等贼首七人,余尽殄。录功,武最,卿次之。黑虎五砦番反,围长安诸堡,乌都、鹁鸽诸番亦继叛。卿皆破平之,就进都督佥事。威茂番十余砦连兵劫军粮,且攻茂州及长宁诸堡。卿与副使朱纨以计残其众,战屡捷,遂攻深沟,焚其碉砦。诸番窘,请赎罪。歃血断指耳,誓不复叛。卿乃与刻木为约,分处其曹,画疆守,松潘路复通。进署都督同知,镇守如故。久之,以疾致仕。
二十三年,塞上多警。召卿,以疾辞。帝怒,夺其都督,命以都指挥使诣部听调。未几,寇逼畿辅,命营卢沟桥。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时兵事棘,翁万达复荐卿,还其都督佥事,都东官厅军马。已而崇礼具言爵贪污,“卿镇松潘十七年,为蜀保障,军民颂德,且贫,安所得贿?”帝意乃解。进署都督同知。先后莅镇二十四年,军民戴之若慈母。再以疾归。
三十三年,倭寇海上。诏卿与沈希仪各率家众赴苏、松军门。明年充副总兵,总理浙江及苏、松海防。卿,蜀中名将,不谙海道,年已老,兵与将不习,竟不能有所为。为巡按御史周如斗劾罢,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中,世职为指挥佥事嗣:继承。
B.功,进署都指挥佥事论:评定。
C.宁诺,而匿政不出佯:假装。
D.久之,以疾致仕致仕:得官。

对文中画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B.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C.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D.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卿少有节操,凭借才能升职。他年少时就有志气和节操,喜欢习练打仗之事,跟从上级击杀叛贼,凭借才能与功劳不断升职,协助守卫松潘。
B.何卿平叛有功,保卫疆域安定。守卫松潘期间,他多次平定众部落的叛乱,最终使众部落俯首称臣,同时采取措施安置他们,保证松潘的稳定。
C.何卿忍辱复出,再得皇帝信任。嘉靖二十三年,边塞告急,何卿复出,被皇帝及同僚误解,经冉崇礼核实,才消除误解,官复原职,军民拥戴。
D.何卿年老御寇,无功被劾罢免。他晚年带领家属奔赴苏、松军门抵御倭寇,因不熟悉海上军务,加之年事已高,最终无所作为,被弹劾而罢免。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乃与刻木为约,分处其曹,画疆守,松潘路复通。
(2)卿镇松潘十七年,为蜀保障,军民颂德,且贫,安所得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