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雨,岩峦奇秀(天放晴 ) B.此概,不能吟咏(景象)
C.实见侍御吟赏予( 启发 ) D.凡再成名(举起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刘瞻先,寒士也。水陆草木
B.絪大讶佳绝策之不以
C.公咨嗟久之去以衾拥覆,久乃和
D.却返亭,欲题诗不戚戚贫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戏之曰:“莫是尔否?”                                                                
②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参军③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①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②浣濯:洗涤。③参军:官名。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臣之妻臣私主公行节俭躬
谤讥于市朝谤讥 而后不然或
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宋思颜分别采用了哪种进谏方式?其结果如何?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
戴胄犯颜执法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臣本布衣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上选人多诈冒资荫: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甲文中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有何用意?
甲文第二段引出的一个成语是:;此成语的意思是:
简要分析唐太宗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
(1)必以:(2)忠之也:(3)公将之:(4)望其旗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文中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写出两点即可)
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人不知而不学而不思则
译成现代汉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文中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
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文最后一则的意思。
从这六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此之谓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也()(2)教然后知()
(3)然后能自也()(4)此之谓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分一处)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2)其 此 之 谓 乎
本文的中心句是:
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