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便,皆须执论。比来唯觉阿旨顺情,唯唯相尚,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A.匡正皇帝的过失 | 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 |
C.替皇帝草拟政令 | 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在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灵渠 | D.芍陂 |
下列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 B.生产和资本出现集![]() |
C.政府对工业企业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 D.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着了迷。”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对“工业革命”这一概念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发明机器的过程 | B.发明和使用机器的过程 |
C.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过程 | D.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