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萨繆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现代主义 | D.解冻文学 |
针对大企业主的责难,罗斯福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1933年夏天,一位戴着丝绸礼帽的体面的老绅士不小心失足落入码头边的水中,他不会游泳。他的一位朋友,看到情况紧急,和衣跳入水中,把他救了起来。可是珍贵的礼帽被水冲走了。老绅士安然脱险后,对朋友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可是,三年过后的今天,这位老绅士却大声责骂朋友,因为丢失了丝绸礼帽。”其中“丢失了丝绸礼帽”的寓意是新政 ( )
A.没能把生产各环节置于国家监管之下 |
B.减耕减产没能遏制农民破产情况 |
C.规定工作日时数且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
D.忽视了对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的调整 |
下部著作被恩格斯认为是“伟大的作品”,称赞他提供了一个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是( )
A.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
B.对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精神寄托 |
C.集中表现自我,故事背景模糊不清,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
D.典型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如果你也赞同此观点,最充分的依据是,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 )
A.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
B.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
C.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
D.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和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材料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
①“这样一个世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②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③近代西方国家注重输出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
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是“这样一个世界”形成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媒体上出现的“热词”是 (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 |
C.“一国两制”、“发展才是硬道理” |
D.“邓小平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