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_______(填字母)过程,a过程所需的破坏氢键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__(填数字);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DNA片段第二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_个。
(4)苯丙酮尿症是由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卷.综合题七)分析有关人体内环境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
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控制神经元激活的小鼠模型,以考察X神经元对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图25显示的是小鼠在不同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的饮水(即舔水)行为。对照条件为无光刺激(“-光”),实验条件为有光刺激(“+光”),两种条件下各尝试了6次,阴影部分表示光刺激时间。图中每一个小竖线代表小鼠的一次舔水动作。
(1)根据已有知识,X神经元应位于______。
(2)结合图25,光刺激10秒后,将导致小鼠的血浆渗透压______,引起脑内_______分泌量减少,从而调节水平衡,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3)图26显示了接受不同处理的三组小鼠15分钟内的饮水量。据此结果,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
(4)光刺激15分钟导致肾脏功能障碍的小鼠体内水分向细胞内液转移,引起细胞水肿。这种情况发生在神经细胞时,将会引起嗜睡、烦躁、昏迷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A.神经细胞神经递质合成减少 | B.神经细胞内电解质浓度降低 |
C.神经细胞质膜上递质受体减少 | D.神经细胞质膜上离子通道数量减少 |
(上海卷.综合题三)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与激素调节的问题。
(1)仅在茎的中部将束切断(如图A),在不断绝正常生长素(IAA)来源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如图B样的变化,该现象说明IAA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多选)。
A.促进细胞休眠 B.促进细胞分裂 C.促进细胞分化 D.促进细胞破裂
科学工作者用14C标记的IAA从完成了以下四组实验(图1)。
(2)根据图1,IAA运输的规律可归纳为 。
图1
实验表明,IAA的短距离运输以细胞到细胞的方式进行,且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其中输出与PIN蛋白相关。PIN蛋白会通过胞吐(依赖于生长素应答因子ARF)输出IAA,图2为部分作用机理。
图2
(3)据图2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
A. GNOM蛋白活性增强,抑制PIN蛋白胞吐
B. IAA、AUX/IAA与TIR 1蛋白结合,促进IAA输出
C.高浓度IAA促进AUX/IAA被分解为碎片
D.TPL与AUX/IAA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无助于IAA的输出
(4)若植物茎某处的IAA浓度恰好为最适生长浓度,假设顶芽细胞的PIN蛋白被持续抑制,则对茎该处的生长_______。
A.有利 B.不利 C.无影响 D.不确定
(5)结合PIN蛋白的功能,解释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优先生长”(不考虑侧芽)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图;
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右图。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____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___,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______。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___(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些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____________。
(课标I卷.32)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四川卷.11)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 ;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 。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 ,这是 的结果。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①R、r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 ,F2中灰身雄蝇共有 种基因型。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