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日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 “生产之要素三:日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若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以运用三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
——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请回答:
(1)在上述材料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验?
(2)简析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3)简要评价梁启超经济思想的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梁启超的这段话说的是哪—项变法内容?你对“举国鼓舞欢蹈”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绪三十年(1 904年),英德两国资本家合资在青岛创办英德麦酒厂。1948年,该厂被齐鲁公司接管,改名为青岛啤酒厂。
材料二 1889年广东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设张裕酿酒公司,生产葡萄酒和白兰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英德在中国开厂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华侨在山东开厂的背景和作用。
(3)从地理角度分析,为什么“青岛啤酒”和“张裕”能够成为中国享誉百年的酿造企业?
(4)从政治角度分析,百年间外资在华设厂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二、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中外条约》英俄换文协议
请回答:英俄在文中均表示不在中国领土上谋求铁路让与权,这是尊重中国的主权吗?换文协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其词日:“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摒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不仅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维艰可以体味。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 200公里,占总比例的14%。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
材料四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属州县的穷民之守,“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材料五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路权的奥秘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里。"
——以上材料均引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五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兴建方面的特点。
(2)据材料三、四、五分析铁路兴建与营运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