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月,北大学生张国焘、康白情、许德珩等到上海拜访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说:“你们学生反抗北京政府的行动是很好的,你们的革命精神也是可佩服的。······如果我现在给你们五百支枪,你们能找到五百个真正不怕死的学生托将起来,去打北京的那些败类,才算是真正革命。”许德珩等回答:“孙先生也掌握过几万人的部队,何以革命还是失败了呢?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势力,在那里艰苦奋斗,学生们赤手空拳不顾生死的与北京政府抗争,只因为没有拿起枪来,就不算革命吗?”下列归纳以上两种观点的思维角度的选项是( )
| A.五四运动非革命/五四运动是革命 |
| B.五四运动是学生反政府/学生反旧思想旧势力 |
| C.革命是暴力夺权/革命是和平请愿 |
| D.革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文化运动也能促进变革 |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
|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
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
|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 A.王羲之《兰亭序》 | B.柳公权《玄秘塔碑》 | C.怀素《自叙贴》 | D.颜真卿《祭侄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