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的政权解读错误的是( )
|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
| B.缺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 |
| C.专制主义集权思想浓厚 |
|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仃在1937年代作品,名为《军权之下》,“湖南第一纱厂”遭到了灭顶之灾。图中拳头代表了( )
| A.日本帝国主义 | B.美国帝国主义 | C.封建军阀势力 | D.官僚资本主义 |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业完成近代化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为“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变化统计资料”。从该资料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经济领域近代化不断发展 |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深化 |
|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 | D.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
下表为1870年~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 1870 |
28.0 |
5.8 |
—— |
| 1880 |
24.9 |
5.5 |
—— |
| 1890 |
20.2 |
5.7 |
0.3 |
| 1900 |
21.5 |
4.7 |
0.7 |
| 1910 |
14.7 |
4.3 |
1.5 |
此表反映出(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前身)于1868年—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 )
| 年份 |
宗教 |
世俗消息 |
科技 |
比评与建议 |
| 1868年 |
48% |
26% |
22% |
4% |
| 1869年 |
36% |
36% |
9% |
19% |
| 1870年 |
18% |
68% |
5% |
9% |
| 1871年 |
16% |
46% |
23% |
15% |
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
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