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29年,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材料二:1932年,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对比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总统( )
| A.是坚定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
| B.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
| C.在没有稳定思路下随意调整政策 |
| D.在自由放任前提下实施有限干预 |
读下图,根据图文信息,图画所示情况最可能出现在()
|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 B.国民政府统治后期 |
| C.新中国建国初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读下图,图中题词折射出的时代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③①④② | B.③①②④ |
| C.①③②④ | D.①③④② |
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
|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 |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
| 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 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 |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 A.①② | B.①②③ |
| C.③④ | D.①③④ |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
|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
|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
|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