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诺奖零的突破,其率领的科研团队提取出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疟疾的疟原虫属于 生物(真核或原核),在青蒿素被提取之前,奎宁广泛被用来治疗疟疾,治疗机理是奎宁可以和疟原虫DNA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直接抑制 ,导致疟原虫生命活动出现异常。
(2)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摄取方式主要是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与该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是 。
(3)氨基酸是组成疟原虫的营养物质,其在细胞中形成各种蛋白质。氨基酸进入疟原虫的方式是 ,在疟原虫体内以 方式形成蛋白质,疟原虫DNA与蛋白质的关系是 。
(4)屠呦呦分享诺贝尔奖的另外两位科学家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从根本上降低了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其中淋巴丝虫侵入人体后形成蜂巢状组织造成淋巴管堵塞,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的症状是 。
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1)属于杂交育种的是(填序号),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先出现在。
(2)①过程的育种方法是。
(3)若用方法③培育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与方法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4)③④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
(5)若用方法⑤培育抗虫棉,此过程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
图1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图2为对某一家庭中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调查后得到的遗传系谱图(基因以A和a表示)。试回答:
(1)图1中①发生的时期是,②发生的场所是。
(2)若图1中正常基因片段的CTT突变成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发生改变?
,原因是。
(3)由图2可知,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性遗传病。
(4)Ⅰ3的基因型是,Ⅱ9的基因型是。
(5)若Ⅱ9和一个女性携带者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步骤,该过程的模板是[ ]。
(2)由图中信息可推知DNA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序列为。
(3)根据图并参考右表分析:[ ]上携带的氨基酸是。这个氨基酸与前一个氨基酸是通过反应连接在一起的,该过程发生在[ ]上。
(4)若图中4最终形成后含100个组成单位,则3中至少含个碱基。
PCR技术是将某一DNA分子片段在实验条件下,合成许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技术能快速而特异性的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DNA分子片段,“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中常用这种技术。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有关此技术的一些问题:
(1)PCR技术能将某一DNA分子进行扩增成许多相同的DNA片段,原因是:①DNA分子具有结构;②DNA复制时遵循原则。
(2)在实验条件下,DNA分子进行扩增,除了所要扩增的DNA片段外,还需要、和等条件。
(3)某一DNA分子片段含有80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35个,若让该DNA分子扩增三次(即复制三次)至少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个。
(4)用32P标记的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扩增三次,所得DNA分子中含31P的脱氧核苷酸链与含32P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
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右表是豌豆花色的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2)根据组合能判断出是显性性状。
(3)请写出组合二亲本基因型:紫花,白花。
(4)组合三的F1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占 。
(5)若取组合二的F1紫花植株与组合三的F1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为。
(6)组合一中子代出现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亲本紫花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
(7)写出组合三的遗传学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