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是人胰岛细胞示意图,图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与图乙所示细胞相比,没有的细胞器是 .(填名称)
(2)如果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图甲中的①,需使用 染液染色观察.
(3)图甲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 (填标号);结构⑤的功能是与 有关.
(4)图甲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是 ,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所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填标号).
(5)图乙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由 (填标号)共同组成的 (填名称)发生分离所致,此时标号⑤中的物质是 .
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O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日期 (月—日) |
6-l0 |
6-15 |
6-20 |
6-25 |
6-30 |
7-5 |
7-10 |
7-15 |
7-20 |
棉蚜数量 (只/株) |
0.42 |
4.79 |
4l.58 |
261.73 |
1181.94 |
1976.96 |
2175.63 |
2171.46 |
2173.23 |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在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基本停止了,说明种群数量达到了。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不变、减小),试分析原因。
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割位点,图一、图二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
BamH I |
Hind Ⅲ |
EcoR I |
Sma I |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 GGATCC CCTAGG ↑ |
↓ AAGCTT TTCGAA ↑ |
↓ GAATTC CTTAAG ↑ |
↓ CCCGGG GGGCCC ↑ |
(1) 一个图一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 I切割前后,分别含有__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 若对图一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Sma I 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稳定性越_____________。
(3) 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 I切割,原因是____________。
(4) 与只是用EcoR I 相比较,使用BamH I和Hind 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___________。
(5) 为了获取重组质粒,将切割后的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_______________。
(6) 重组质粒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为了_____________。
(7) 为了从cDNA 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的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
(8)若将某一目的基因转入某一植物的核基因组中,确定该目的基因是否已整合到某一染色体上,方法之一是测定该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请据图作答:
(1)上图中,反应过程①的场所是,反应过程④的场所是。
(2)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而光照强度恰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A~L各物质中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的有。
(3)叶肉细胞在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
(4)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反应过程受阻。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白叶枯病菌感染所致。研究发现,野生稻中存在抗白叶枯病的性状。利用基因克隆技术从野生稻中克隆得到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基因,并转入水稻细胞,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选取甲和乙两个抗白叶枯病的转基因植株,分别自交,结果见下表。
请回答:
(1)白叶枯病菌属于细菌,其细胞内DNA主要位于部位。
(2)抗白叶枯病基因在转录时,首先是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某一相结合,转录后的RNA需在中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翻译时,认读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并沿着mRNA移动,一条mRNA上往往串联着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这些核糖体上翻译出来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不同)
(3)如果转入水稻的抗性基因都能正常行使功能,乙的自交子一代中不抗白叶枯病植株的比例显著比甲的低,其可能的原因是。从基因组成看,亲本乙能产生种配子。
(4)请用遗传图解写出甲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杂交获得F1的过程(假设:抗性基因为R+、无抗性基因为R-)。
现有甲、乙、丙三个刚制备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A所示),用它们进行了如下两项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将甲标本置于有O2条件下,乙标本置于无O2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时,同时给予连续电刺激,均引起肌肉收缩。
实验二:在丙标本的坐骨神经表面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然后进行相关实验,依次得到图B中1~4所示的实验结果。
(1)实验一说明肌肉收缩不一定需要________;连续收缩后,两标本肌肉最终疲劳,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肌肉疲劳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两标本肌肉均疲劳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再给予刺激,甲标本能恢复收缩能力,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若适当升高溶液S中的Na+浓度,会导致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峰值________(不变、升高、降低)。
(4)请建立坐标系,并画出图B中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过程中电位的变化曲线(指针向左偏转为正电位,电位的峰值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