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济宁卷)】☆走进微信空间
微信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有调查显示,中学生是微信人群的主力军之一。下面是小明微信朋友圈中发生的一些故事情景,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或理由。
情 景 |
正确做法 |
理 由 |
同学小刚给小明发微信:不小心让妈妈加入了朋友圈,她就像“卧底”一样,整天监督我的微信状态,唠唠叨叨批评教育,烦死了!我想将妈妈在朋友圈中拉黑。 |
主动与父母交朋友,与父母成为“互粉”,共同分享苦与乐。 |
⑴ |
同学李芳发微信说,看了央视“3·15”晚会才知道,自己买来的涂改液气味难闻,原因是其中有毒成分含量严重超标。 |
⑵ |
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小明发现微信中有一个名为“揭秘真相”的公众账号,关注后看到里面的内容捏造事实,歪曲视听。 |
取消关注,删除该公众账号;并向有关部门举报这一公众账号。 |
⑶ |
小明收到同学小伟的微信:济宁市获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出彩!但有人偷偷向大运河投放垃圾,厌恶! |
⑷ |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依法保护环境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要勇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
2014年9月11日下午,盐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第46次工作例会举行,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大市区营造更加浓烈的创卫氛围,实现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面貌的全面提升,为实现2014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我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如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讨论。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参与以下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组同学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应该是一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城市。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1)请围绕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把国家为达成目标而实施的一些政策和措施:(①美丽中国;②网络问政;③西部大开发;④科教兴国)的序号及目标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目标 |
||||
举措 |
第二组同学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应该是一个科技创新的城市。要增强对创新要素、高端产业、领军人才的集聚能力,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功能升级,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结合教材内容,帮助第二小组同学找出他们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
第三组同学收集到:为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苏省正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开展“八礼四仪”教育活动。
(附: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同学们通过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如下信息:
调查内容 |
公共场所插队 |
对老师同学撒谎 |
就餐时浪费 |
在文物景点上刻字留念 |
调查结果 |
37 % |
32 % |
26 % |
20 % |
(3)请联系上表中的信息,谈谈你怎样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八礼四仪”?并为本校“八礼四仪”的宣传教育设计行动方案。(至少两种活动形式)
(4)李明同学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主持人,在活动结束后准备在日记中写下自己参与本次活动的感悟,请你帮他完成。
【热点透析】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报道:宋江明报考山西长治公务员时,成绩第一,但体检时遭遇舞弊,被判为不合格。经过媒体曝光,顶替宋考上公务员的考生贾美玉被撤销录取,宋被重新录取。长治市人社局副局长陈波、一名科长以及体验医院的副院长被免职。目前纪检、检察院已对此作为“案件”处置。
材料二:某艺人因醉驾行为在庭审中忏悔道:“我一直以为喝酒是人的自由,现在因为喝酒失去了自由”。法律之内完全自由,法律之外没有民主。
请问:
(1)材料一说明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和直接手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你觉得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下图是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的图片。
(1)面对突然跌倒的老人,我们应不应该扶,请根据所学内容写出你的理论依据。
(2)小品中郝建曾说过:“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请问小品中的”人心“指的是什么?
(3)为了使“人心”不倒,我们应该怎么做?(请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说明)
材料一:美国的朋迪亚克·莱曼牌小汽车,在德国设计,由澳大利亚制造发动机,美国和加拿大合作生产变速器,日本生产车身薄板,韩国供应轮胎。
材料二:iphone由美国苹果公司设计,高科技零部件由美、德、日生产,深圳富士康组装成整机。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
(2)这一现象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一: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国人距离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很少有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
材料二:“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征程上,我们看到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之举,更期待用制度的“笼子”把权力装下;我们为“神十飞天”、“嫦娥探月”“航母斩浪”而喝彩,更期盼越来越多“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我们必须牢记伟大的“中国梦”。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始终坚持的“同一个梦想”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说说哪些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请你从其中选择一种精神说说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3)为了使学生对中国梦有更深的认识,某校要举行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假如你是该项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