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影响着社会政治和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材料三 中国社会,论其大传统,一向重道义,轻功利……但在近代,急剧转变,争慕西化,竞求富强。
——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
材料四“群聊”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2)分析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社会“大传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争慕西化,竞求富强”的原因。(6分)
(4)材料四中“群聊”时代到来的条件有哪些?(3分)你认为“群聊”的交往方式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
(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
(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 |
主要活动 |
1867年 |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
1871年 |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
1877年 |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
1879年 |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
188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
189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