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灾荒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
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 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 |
C.具有平均主义色彩 |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
“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上述这段话的作者、文中所提到的“破屋子”和“裱糊匠”分别是
A.李鸿章清政府抵抗派 |
B.李鸿章清政府洋务派 |
C.曾国藩清政府维新派 |
D.曾国藩清政府洋务派 |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
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思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符合材料描述的思想特点
A.林则徐 | B.曾国藩 | C.洪仁玕 | D.康有为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
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
下列哪一项不是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共同点
A.科技革命的产物 |
B.让人感受到视觉、听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 |
C.充分满足观众的娱乐、资讯等各种日常生活需求 |
D.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