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序号),实验前应在试管口放 ,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若用D装置收集制取O2,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气流,可用 (填一种仪器名称)代替B装置中的仪器②。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二氧化锰,可将残留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滤液仍浑浊,下列可能的原因有 (填编号)
①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②过滤器中的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③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④玻璃棒没有靠在三层滤纸处,且将滤纸捅破
(4)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 (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 。若用装置E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 ;若用装置E检验CO2,瓶内应盛放 。
(5)已知:氨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硫酸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应选择发生装置为 (选填序号),收集方法是 法。
酸碱反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请根据下列描述,回答问题:
(1)由于人的胃里有胃酸,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蒸馒头前需加进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它们与有机酸作用产生了气体(填化学式),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若加入的碱性物质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中滴加少许(调味料),否则蒸出的馒头会变涩,颜色发黄.
(3)未成熟的水果大多具有涩味,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鞣酸.脱涩的方法之一是先用少量的水将生石灰化成石灰乳,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然后把它用清水稀释,取上层清液,浸泡水果5~6天即可除去涩味。
为测定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在图所示的小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其温度;另取一定量的硫酸,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记录溶液温度的变化.甲、乙、丙三位同学准备选择以下试剂进行实验:
![]() |
使用的NaOH |
使用的H2SO4 |
甲 |
NaOH固体 |
稀H2SO4 |
乙 |
NaOH溶液 |
浓H2SO4 |
丙 |
NaOH溶液 |
稀H2SO4 |
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有两位选择的试剂是错误的.从溶液温度改变的因素考虑,指出错误的原因:
(1)________同学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2)________同学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
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________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