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名称 |
创建的时间和地点 |
创建者 |
基本教义 |
经典 |
佛教 |
前6世纪 古印度 |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
宣扬因果报应,提 倡禁欲修行等 |
《三藏》 |
基督教 |
1世纪前后 巴勒斯坦、小亚细亚 |
相传是耶稣 |
崇拜上帝,忍受苦 难,相信天堂地狱 |
《圣经》 |
伊斯兰教 |
7世纪 阿拉伯半岛 |
穆罕默德 |
崇拜安拉,相信天堂反地狱 |
《古兰经》 |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写 “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写“B”;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写“C”。
(1)佛教是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
(2)三大宗教都创建于亚洲。( )
(3)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教义上有共同之处。( )
(4)基督教是创建时间最早的宗教。( )
(5)伊斯兰教尊释迦牟尼为先知,把《圣经》作为经典。(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四: 200多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工业是在哪一场运动中创办的? (1分)该工业体现了这场运动倡导者提出的什么口号? (1分)
(2)材料二中出现的现象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1分)
(3)新中国为了改变材料三中的状况,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分)
(4)材料四中这场“完全不同的革命”是指哪场革命?(1分)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1分)后来,美国是如何“模仿”苏联的?(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去往国家 |
人物 |
内容 |
结果 |
天竺 |
玄奘 |
西行取经 |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 ① |
日本 |
② |
六次东渡 |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
材料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
材料三:《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 、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材料四: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步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完成表格中①②两个空白处。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这一变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3)材料三中“五口通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中“对外开放”这一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我国首批经济特区有哪些?(列举2例即可,答对1例不给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图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
探究二经济篇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北宋“交子”《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三图四图五
(2)图三“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四“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探究三文化篇
图六
(3)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图六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
国际关系的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1500年,……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的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体的世界。
——摘自《全球通史》
(1)大约1500年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使得“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2)两次国际会议中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主要有哪些(列举两个)?材料中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见右图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出现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种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中国没有等待,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
——奥巴马
(4)根据材料四指出,在亚太地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力量有哪些?奥巴马的话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某校初三同学进行了一次“中国——强国之梦”的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之梦】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1)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表现为“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统一之梦】
材料二: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出自《中共十八大报告》
(2)“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请列举明清时期台湾隶属于中国的重要史实。为了早日实现“统一梦”,我国政府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个构想最早在哪个地区得以成功实践?
【强国之梦】
材料三:“实现强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3)哪一历史事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开端?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写出两件)
(4)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现我们“强国之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