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广州中考)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童趣》)
(5)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满井游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划分朗读停顿(共两处)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好读书:()②既醉而退:()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何陋之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译文: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乙文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答: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面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作者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本文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运用了的写法。
解释语句中加点的词。
(1)濯清涟而不妖()(2)不蔓不枝()
(3)亭亭净植()(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
| C.中通外直阡陌交通 |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
翻译下列句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
|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
|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
|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课外阅读,链接中考
司马光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解释加点的字
退为家人讲 ()众皆弃去()从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
。 古籍中记述少年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两个有关的成语来历吗?
。
古文阅读
细柳营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将以下骑送迎/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
| B.军细柳/上自劳军细柳营 |
| C.已而之细柳军/杜少府之任蜀州 |
| D.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
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杨士奇
时交阯①数叛。屡发大军征讨,皆败没。交阯黎利遣人伪请立陈氏后。帝亦厌兵,欲许之。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②以下,皆言与之无名,徒示弱天下。帝召士奇③、荣④谋。二人力言:“陛下恤民命以绥荒服,不为无名。汉弃珠厓⑤,前史以为美谈,不为示弱,许之便。”寻命择使交阯者。蹇义荐伏伯安⑥口辨。士奇曰:“言不忠信,虽蛮貊之邦不可行。伯安小人,往且辱国。”帝是之,别遣使。于是弃交阯,罢兵,岁省军兴巨万。
(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交阯:地名。②蹇义:人名。③士奇:杨士奇,名寓,明代泰和(今属江西)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同为朝中重臣,是当时文学流派“台阁体”的代表人物。④荣:杨荣。⑤珠厓:地名。⑥伏伯安:人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阯黎利遣人伪请立陈氏后(假装) | B.帝亦厌兵(满足) |
| C.于是弃交阯(放弃) | D.言不忠信(说话)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汉弃珠厓,前史以为美谈,不为示弱,许之便。文中杨士奇向皇上说了那两件事?从中看出他有怎样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