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 )
|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
|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
| 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
| D.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有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空想到科学”特点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建立 |
|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D.十月革命的胜利 |
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下列口号与通知中所说的现象直接相关的最可能是()
| A.“扶清灭洋”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翻阅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北京报纸,发现革命前对老百姓的“子民”“蚁民”“贱民”等称呼,在革命后被“国民”“公民”等词语代替。他由此对辛亥革命的意义有了深入理解,其中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 C.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 | D.使人民完全获得言论自由 |
《晚清大变局中的人物和思潮》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到: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业、交通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接起来。这一“某人”是()
| A.洪秀全 | B.洪仁玕 | C.孙中山 | D.李鸿章 |
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 | B.政府腐败 |
| C.军费匮乏 | D.军纪松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