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人对暴力革命的内涵理解不同 |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
D.两人对公民权利认识不同 |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D.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规定两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但两国国情不同,具体制度上也有所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
A.国家元首是否拥有实权 | B.参众两院是否选举产生 |
C.是否实行责任内阁制 | D.是否采用权力制衡体制 |
“当一项制度,或一套制度,具有民族的舆论、爱好和习惯为它铺平的道路时,人民就不仅更易于接受,而且更容易学会,并从一开始就更倾向于去做需要他们做的事情,以维护这种制度,和把它付诸实施。”近代西方国家在政体确立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上述特征是( )
A.英国 美国 | B.英国 法国 |
C.美国 德国 | D.德国 法国 |
有个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有个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有个国家的制度笼子藏着阴谋,有种权力随时想跳出来;有个国家的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上,驯服了人民。以上关于“权力与笼子”的表述分别对应的是( )
A.法国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 |
B.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法国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
C.法国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英国君主立宪 |
D.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法国总统制共和制 |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A.设计了未来的理性王国 | 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 |
C.高举人文主义旗帜 | D.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