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分封制 | B.封建社会 | C.君主专制 | D.中央集权制度 |
下图是“共和”、“民主”在1833—1915年的出现频度统计表,图中可见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的反映了
A.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
B.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 |
C.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新思想主流 |
D.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皇帝勤于政事 |
B.政府部门尽忠职守 |
C.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
D.撤并政府机构各部门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B.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可推广性 |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
C.美国的联邦制度就像中看而不中用的美丽艺术品 |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