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感谢一场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这场“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 B.国民革命 | C.文学革命 | D.新民主主义革命 |
竺可桢说:“自来我国学子之能谈科学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科学精神治科学者则更少”。11世纪 “潜心研究科学,为中国学术增光”,在其著作中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科学家是
A.贾思勰 | B.沈括 | C.宋应星 | D.徐光启 |
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说:“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邮件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法两国问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 B.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
C.启蒙思想家关注中国儒家文化和政治 | D.西方传教士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 |
薄伽丘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A.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 |
C.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 |
法国一处教堂保存了大量15世纪当地农民的遗嘱,遗嘱内容表明农民捐献给教会的财产比例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主要表明15世纪法国
A.社会生产力日趋凋敝 | B.农民收入日趋减少 |
C.教会影响力逐渐减弱 | D.教徒数量日渐减少 |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