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写道:“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抚慰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已的心。”对中国政府组织的此次会战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
| B.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计划 |
| C.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 |
| D.各界民众大力支持而政府态度消极 |
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
| 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
|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 |
| 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
| 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左”倾冒进错误 |
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 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
| 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 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这表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最主要意图是
| A.限制民族资本 | 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
| C.保护民族资本 | D.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 B.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