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碘”食盐较多的使用了碘酸钾(KIO3),碘酸钾在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取。以石墨和不锈钢为电极,以KI溶液为电解液,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反应方程式为:KI+3H2O==KIO3+3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时,石墨作阴极,不锈钢作阳极 |
| B.电解时,阳极反应是:I--6e-+3H2O=IO-3+6H+ |
| C.溶液调节至强酸性,对生产有利 |
| D.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的化学反应N2O4(g)
2NO2(g)△H>0,
改变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变体积减小,反应速率增大,再次平衡时混合气颜色变浅 |
| B.温度和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再次平衡时混合气中NO2的百分含量减少 |
| C.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2O4,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 |
| D.体积不变时升高温度,再次平衡时混合气颜色变深 |
“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c(I-) mol/L |
0.040 |
0.080 |
0.080 |
0.160 |
0.160 |
| c(SO42-) mol/L |
0.040 |
0.040 |
0.080 |
0.020 |
0.040 |
| t /s |
88.0 |
44.0 |
22.0 |
44.0 |
t2 |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B.显色时间t2=44.0s |
| C.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22.0s |
| D.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
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1、c(Y2)=0.8mol·L-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 )
A.X2+2Y2 2XY2 |
B.2X2+Y2 2X2Y |
C.3X2+Y2 2X3Y |
D.X2+3Y2 2XY3 |
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H=—183kJ/mol |
|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
|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
| 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
对可逆反应N2 + 3H2
2NH3,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有a mol N2消耗,同时生成2a mol NH3 |
| B.氨气的浓度不再变化 |
| C.容器内氮气、氢气、氨气的浓度之比为1︰3︰2 |
|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 = 3v逆(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