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的用途广泛。
(1)用“>”或“<”填空:
| 离子半径 |
非金属性 |
熔点 |
沸点 |
| K+_____S2- |
N____O |
金刚石_____晶体硅 |
HF____HCl |
(2)能作为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能力)递变规律的判断依据是 (填序号)。
a.Cl2、Br2、I2的熔点 b. Cl2、Br2、I2的氧化性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 d. HCl、HBr、HI的酸性
(3)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NaCl溶液
NaClO3溶液
KClO3晶体
①完成I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NaCl+□H2O=□NaClO3+□ 。
②II中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过程能析出KClO3晶体而无其它晶体析出的原因是 。
(4)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 mol 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右图所示。

①D是 (填离子符号)。
②B→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在2 L的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已知:K300℃>K350℃,则该反应是______热反应。
(2)下图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氧气浓度d.充入惰性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
pC达到平衡状态。
(1)若A、B、C都是气体,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________。
(2)若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的状态为________。
(3)若A、C是气体,而且 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向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4)若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如图所示的结构为高温超导领域里的一种化合物—钙钛矿晶体结构,该结构是其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位。
(1)钪的价电子排布图 在该物质的晶体结构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钛离子、钙离子各有_____个、 ______个。
(2)该晶体结构中,氧、钛、钙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
(3)若钙、钛、氧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A、b、c,晶体结构图中正方体边长(钛原子之间的距离)为dnm(1nm=10-9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写出表达式即可)
判断含氧酸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下表所示
(1)亚磷酸(H3PO3)和亚砷酸(H3AsO3)分子式相似,但它们的酸性差别很大,H3PO3是中强酸,H3AsO3既有弱酸性又有弱碱性。由此可推出它们的结构式分别为
、
。
简述二者酸性强弱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磷酸和亚砷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 A |
|||||||||||||||||
| b |
c |
d |
e |
f |
|||||||||||||
| g |
h |
i |
j |
k |
l |
m |
|||||||||||
| n |
o |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元素O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
(2)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图,其中序号“8”代表(填元素符号);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右图中的序号)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介于铝和磷之间的第三周期元素有 种。
(3)由j原子跟c原子以1 : 1相互交替结合而形成的晶体,晶型与晶体j相同。两者相比熔点更高的是(填化学式),试从结构角度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 l 2的电子式是 ,它在常温下呈液态,形成晶体时,属于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