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短文。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安忆?”“是的。”我说。“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或是:“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新来的?”她小声说:“已经来了两个月了。”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那男孩怎么不来了?”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
阅读本文,概述第一个邮递员的工作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第二个邮递员让作者为他写一篇报道时,为什么作者觉得有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塑造第一个邮递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一结合相关语句谈谈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会引发哪些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理解。
赏梅
初春,正是赏梅的大好时节,素有“雪梅”十里香之称的超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公园大门前小山坡上,有一片梅林。朵朵白梅绽开枝头,如片片白雪。白梅有五片花瓣,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洁高尚的感觉。
进门不远,便是大明堂。在草坪的东北,有一株宋梅,四周用石栏围着。这株古梅,饱经风霜,树皮已成了铁黑色,树枝苍硬弯曲,枯枝已经不少,但枝头却稀稀落落地开着一些梅花,看来它并不服老,像要展示出自己生生不息的顽强意志。
穿过大明堂,在浮香阁前的庭院里,有几株红梅,开得特别艳丽。花瓣层层叠叠,非常饱满,看了使人精神振奋。
1.给下面带点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饱”的字义有:①充分②满足③充实、充足④吃足了
(1)饱经风霜()(2)饱满()
2.文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梅花。其中宋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 用“———”划出这上小节的中心句。
2.这一小节重点写了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即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亲口尝尝
长征途中,红军的粮食非常紧张,常常以野菜充饥。有一天,部队来到一座草木茂盛的山脚下,大家采了许多灰灰菜,准备煮着吃。
灰灰菜要下锅的时候,贺龙来到事务班。他抓起几棵灰灰菜,仔细地看了看。
“事务长,这种野菜吃得?”贺龙问。
“吃得,吃得,吃过多少次了,没有毒。”
“还是小心一点好,先别下锅。”贺龙说着,拿起一棵灰灰菜亲口尝了尝,感到特别苦。他咽下去后,又拿起几棵灰灰菜来,仔细地观察,终于发现了这种菜与以前吃的灰灰菜叶子很相像,但根部多了一些细毛毛;不仔细是看不出来的,贺龙怕这种野菜有毒,又吩咐道:“先别下锅!”
这种野菜果然有毒!过了半个钟头,贺龙就呕吐起来,脸色也变得很难看。“贺老总吃野菜中毒了!”同志们找来卫生员,好在贺龙吃得很少,没过多久,他就渐渐恢复正常了。
幸亏贺龙亲口尝了尝这种野菜,使部队避免了一场中毒事件。‖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相像——()吩咐——()渐渐——()
2、文中“亲口尝尝”的人是(),他尝的是(),他坚持“尝”的原因是(),“尝”的结果是()。
3、根据文章内容,将乱句组成一段话,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部队避免了一场中毒事件。
()战士们采了许多灰灰菜。
()贺龙呕吐了,脸色变得很难看。
()贺龙怕这种菜有毒,就拿了几片叶子放进嘴里尝了尝。
()长征时,红军经常挖野菜充饥。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他画的两只小鸡正在争夺一条蚯蚓。他画一群一群的蝌蚪,在水中游动。他画停在稻穗上的蝗虫,有绿色的翅翼,浅色的肚腹。他画的虾,身体还是透明的,仿佛要跳跃起来!如果没有童年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他是无法把这些画画得那样生动亲切的。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争夺——()仿佛——()
2、这段话里写了齐白石画中出现的小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画中的小动物画得生动亲切,用一个成语形容那就是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登上了长城,早听说长城雄伟(壮、状)观,今天和爸爸妈妈一起,终于看见了长城。长城像巨龙卧在山脉之中,弯曲(qǔ、qū)起伏。城墙上的地面都是用大石头砌成的。台阶是长长的条石,顺着山势起伏。我们顺着很(陡、徒)的台阶往上爬,过了半个小时,才到顶端。我虽然很累,但心里感到很高兴。
顶峰是一个烽火台,大约有二层楼那么高。烽火台里面有一个长长的梯子,我顺着梯子向上爬,看见了陡峭的悬崖。我想劳动人民把石头一步一步运上来砌成长城,这是多么的不容(róng、yóng)易呀!我敬佩他们。
明年暑假,我还要来长城玩。
(1)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长长的()陡峭的()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