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 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3)材料三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ú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
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 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三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备"留京之官"?说明了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材料
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
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处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