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制定了“十二五”规划,强化了民生优先的导向,推出了“改善民生十大行动计划”。比如,在就业方面,5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在收入分配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以上,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在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
根据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有关知识,谈一谈应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共创人民美好幸福生活。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氏族制度 劳动者求职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个人品德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创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创新社会治理要抓住社区基础平台,深化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人大代表同基层群众联系;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当地社会。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坚持依法治国,使社会治理多元主体都依法活动,才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现最佳的效益。
(1)依据材料一,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说明创新社会治理措施的政治生活依据。
材料二:山东省坚持“理念、制度、方式”三创新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实现理念创新,要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变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制度问题更带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在体制机制上出实招,实现制度创新,明确各部门、各主体权责;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实现方式创新,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2)依据材料二,说明山东省在社会管理中是如何坚持发展观的。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一:


注: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民的收入来源结构单一,主要来自家庭经营性收入。
(1)结合材料一的信息,分析我国农民收入变化的特点。
材料二:改革创新是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推动三农建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本制度,积极推动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抓好精准扶贫和个性化帮扶,使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相辅相成;大力推进农业发展,粮食生产要狠抓产能建设,农业经营要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三农改革创新措施的认识。

(l2分)“春天踏青、秋天郊游”这是中国百姓的出游观念。一年一度的国庆旅游黄金周即将来临,去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75亿人次,比上年度增长10.9%,实现旅游收入2453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5.7%.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人们的“假日渴求’夕升高,旅游成为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为了扩大内需,促进“假日经济”发展,2015年5月,国家旅游局通过了关于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规范了旅游市场彩序,维护了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当前假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H区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落实了大学生的创业项目83个,参与创业大学生102人。以下是三个大学生的创业经历:(一)小温的经历:两天时间办好了工商执照,申请到了200平方米厂房,享受到了一年免税等优惠政策。(二)小谢的经历依据“一年内按时还款,利息由政府全领补贴”的政策,获得了5万元创业扶持金,为公司注入了活力(三)小成的经历参加了创业倍训班后,办起了家政公司,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她们都没想到,创业园让幸福来得这么快。
(l)上述三个表格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创业园让大学生幸福来得这么快的经济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8月频繁暴雨,给全国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敲警钟。到故宫看海、在武大操场游泳……网友在调侃暴雨致城市积水时,也不禁质疑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
材料二:2015年8月10日,武汉首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开始实施,按照这部“法典”要求,以后武汉城市建设中地面必须能渗水、路面必须有坡度、地下45米打造排水“深邃”。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尽管我国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有人说,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充满曲折且永远在路上。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充满曲折且永远在路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