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傈。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穰苴发疾而死。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婴荐田穰苴乃:于是
B.晋师闻之,去罢: 退兵
C.遂取所封内故境而引兵归亡:逃跑
D.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之害:忌妒

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B.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C.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D.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所以晏婴向齐王推荐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B.庄贾身为监军,却没按约定的时间来到军门,而是与亲戚等饮酒,直到日暮才到。为严明军纪,穰苴不因他是景公的宠臣而徇情,依法将他斩首。
C.司马穰苴亲力亲为,与战士同甘共苦,全军士气大振,即使是生病的士兵也争先奋勇地参加战斗。晋国、燕国的军队闻风不战自退。
D.田穰苴带领军队凯旋,还未到国内,就解除了战备,取消了战时规定号令,宣誓立盟之后才进入国都。齐景公与诸大夫到城外迎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2)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 刺客列传》
[注]灊(qián):古水名,在今四川境内。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之亡楚而吴也如:到 往
B.欲卒国于季子札致:到达
C.公子光为足疾详:通“佯”假装
D.专诸鱼,因以匕首刺王僚,擘 :掰开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公子光能“自立为王”原因的一组是()
①光真适嗣,当立②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④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报私仇,动机不单纯,因此他的建议不被采纳。对此伍子胥并没反驳。
B.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最终上当被杀。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共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晋函陵军:驻扎 B.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
C.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D.何之有厌:厌烦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臣壮也,又不如人而燕国见陵耻除矣
B.夜缒出今人有大功击之
C.若亡郑而有益君因击沛公
D.乱易整使工药淬之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
从文中看,烛之武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说服秦伯退兵的?这表现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3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衡夜思昼诵,身而力践之体:体验
B.衡独坐树下自若危:端正
C.人有所遗:遗留
D.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领:兼任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2) 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元帝时,华阴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国家之股肱,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渐不可长,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迁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①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鄠(hù)县,在陕西省。
对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下有司验以明好恶          案:通“按”,察看、审察
B.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其余  厉:严厉
C.及后当槛 治:修理、修补
D.以直臣                旌:表彰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下其事问公卿      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①万姓瞻仰,明王所慎择地  ②间以诗记
C.①臣敢死争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D.①宣备宾主礼,留云宿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朱云鲠介忠正的一组是()
①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  ②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③对曰:“安昌侯张禹。” ④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⑤未知圣朝何如耳     ⑥小生乃欲相吏邪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云,汉时有名的高士。他少年任侠好勇,中年改节读书,研习《易》及《论语》,由豪侠而成为名儒。
B.华阴丞认为朱云才兼文武,忠正而有智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他做御史大夫。这一建议却遭到太子少傅匡衡的反对。
C.汉成帝时,朱云斥责皇帝的师傅张禹为佞臣,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硬是不肯走,于是“朱云折槛”成为一段佳话。
D.朱云生性鲠直,倜傥有大节,人们很尊敬他。他对皇帝的意见也敢反驳,对宰相邀他做官婉言谢绝,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要求死后薄葬。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⑵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⑶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①,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族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捽②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王恐,遽起入,竑率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当是时,竑名震天下,王亦以是深重竑。
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竑至,简士马,缮厄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景泰元年八月,竑以疾还朝。寻命同都督佥事徐恭督漕运,治通州至徐州运河。明年冬,敕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徐、和二州,又命兼理两淮盐课。
四年正月以灾伤叠见,方春盛寒,上言:“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罢无益之工,严无功之赏。”且引罪乞罢。帝纳其言,遂下诏修省,求直言。
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殣相望。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至是山东、河南饥民就食者坌③至,廪不能给。惟徐州广运仓有余积,竑欲尽发之,典守中官不可。竑往告曰:“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中官惮竑威名,不得已从之。竑乃自劾专擅罪,因言:“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帝复命侍郎邹干赍帑金驰赴,听便宜。竑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全活百八五万余人。
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等,共荐竑堪大用。帝曰:“古人君梦卜求贤,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与乎?”即召竑为兵部尚书,命竑简阅十二营军士。竑以择兵不若择将,共奏罢营职八十余人,而慎简材武补之。
后引疾求退 ,居家二十年,弘治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明史》)
[注]①狩:巡行、巡视②捽:揪,抓。 ③坌:聚积,合。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振。族:灭族,刑及全族
B.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乎与:赞同,赞许
C.帝复命侍郎邹干帑金驰赴赍:赠送
D.而慎材武补之简:选择,选拔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竑果敢善断的一组是()
①竑愤怒,捽顺发呼曰②督毛福寿、高礼军
③竑至,简士马,缮厄塞④ 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
⑤竑乃自劾专擅罪⑥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竑正直无畏,对邪恶势力毫不惧怕。郕王执掌朝政时,王振的同党马顺、毛贵等非常嚣张,王竑就与群臣一起将其打死了。此事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
B.皇上非常信赖王竑,时时委以重任,有时让其身兼多职。对王竑的工作,皇上常给予较大自主权,让其自行处理。对王竑的意见,皇上也总是乐于采纳。
C.王竑十分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他见灾害频发,就主动向皇上进言,请求下令责成众大臣自我反省,减轻百姓负担,不做那些无益于百姓的事情。
D.王竑很有胆略,办事干练。凤阳等地因为水灾,饿死了很多人。他冲破阻力,挽救老百姓生命,不单是当地人受益,邻近地区的一些灾民也得到了救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
(2)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