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820—194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 段 |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
1820—1840 1840—1860 1860—1870 1870—1900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
2.81 4.84 5.53 3.2 3.7 0.7 −1.2 0.0 |
2.9 3.5 2.9 3.7 4.2 2.7 2.0 4.1 |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
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分封制逐渐
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
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也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公布
实行,并不断地完善起来。
——摘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
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于隋唐,皆属门第
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州族入主,
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
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摘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三: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
在南北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
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阱,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雇佣租赁)。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
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
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
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
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1)阅读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谈谈你对“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认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明代社会流动的特点,以及引起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
14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
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
----(《墨子》)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
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二: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
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
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三: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
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
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
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
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墨子》中的记述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其有何特点?到明末,生产方式发
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精神传统和思想资源简而言之就是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基督教
新教精神对美国人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在激烈竞争中赖以自律,在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
中倡导集体合作,在贫富悬殊的情况下宣扬平等,是物欲横流的浊浪中的净化剂。自由主义
的前提是人生而平等,拥有某些与生俱来的不可转让的权利。这种包含个人自由和公平两个
方面的自由主义在美国深入人心,成为美国人的共同理想,甚至是普遍信仰。
——《美国的强盛之道》
材料二: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三: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
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
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
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美国历史上制定的体现“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
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
国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3)你认为沃勒斯坦的“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的观点有道理吗?试说明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分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
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
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
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⑴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
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⑵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
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
天的劳役的办法。”
⑶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民族,其工业化并非由政府刻意追求的事先规划的结果,
而是一种源于民间私人资本“对财富的追求”和“贪欲”的结果,英国人是到了工业革命已
成气候并大大改变了国家面貌时才有发现。
材料二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
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
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材料三 1901年八藩钢铁厂(私人企业)钢、铁产量分别占日本钢、铁产量的82%和53%
材料四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
工业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和日本工业化起步的主要不同之处。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的什么状况?
(3)根据材料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