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组装实验装置时,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放置非常重要.实验时,应当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l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分析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气泡情况如图乙中      所示.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某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     
(5)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答出一种即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湛江港码头,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试验次数
斜面倾角θ
物块重量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J
总功W总/J
斜面的机械效率



30°
5.0
0.6
4.2
1.2
3.0
5.0





30°
3.0
0.6
2.5
1.2
1.8
60%





45°
3.0
0.8
2.8
1.2
2.4
3.4
71%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 拉动木块.
(2)根据表格中数据,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第②次实验中总功为 J.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 (填写字母);通过对比实验②、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4)除了小华的猜想以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 (写出一个)有关.

我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平衡吗?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为尽量减小杠杆自身的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中,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还可以方便的测量
(3)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 N.

(4)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为解决本实验方案的这一不足,请你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建议:

研究性实验:各种各样的镜子

(1)小组首先回顾了几个重要的探究: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寻找蜡烛像的时候,用到物理学中 法.(控制变量/转换/等效)
(2)小马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作凸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探究如下:
①他用多支激光手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照射时,情况如图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②小马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
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 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 .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

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
光屏上的像
玻璃后的像

很近

缩小
正立
较远

缩小
正立
很远

缩小
正立

(3)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 (虚/实)像.
(4)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

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2)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若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