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水和煤油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水和煤油,实验装置如图.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图甲中):先调整固定 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两空均选填“A”或“B”).
(2)小明的实验中有一处错误是 .
(3)改正错误后,小明设计了三种方案进行探究,可行的方案是 .(填序号)
①.加热相同时间,记下升高的温度;
②.升高相同的温度,记下加热时间.
(1)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在闭合开关后,若电流表指针向没有刻度的一侧偏转,则出现的问题是: ;纠正错误后,小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
(2)根据图2甲所示的电路图,在乙的实物图上用笔画出对应连线.
(3)由实物图3画电路图.
(4)小明用三个电流表和两个小灯泡做实验,检验并联电路干路电流是否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其连接的电路如图4所示.这个电路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在这根导线上打“×”,表示这根导线不能这样连接,然后画出正确的连接位置.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发动机的质量决定了整车的性能和品质,现代汽车主要分汽油与柴油两类发动机,其中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的是内燃机的汽缸.
若某台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内有四个汽缸,其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1)汽车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一个汽缸正常工作的四个冲程的顺序是 (对甲、乙、丙、丁重新排序), 图所示的冲程中内燃机给汽车提供动力,此冲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2)汽车的排气量是指发动机气缸的工作容积,它等于活塞在最下方时气缸的容积.汽车排气量越大,功率越大.空燃比指汽缸内空气和燃油的质量比.当汽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根据表中数据求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可能用到的公式w=pt)
汽车发动机数据表:
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
(2)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①根据图甲可判断出a物质是 ;②根据图乙可判断出 吸热能力强.
(3)本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
(4)若质量为200g初温为20℃的水吸热75600J,则水的温度改变了 (在标准大气压下).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从而确定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6)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 ,再分别测量 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
(3)小明在此次实验中,得出如表所示数据,发现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原因是 .
入射角 |
反射角 |
30° |
60° |
40° |
50° |
70°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