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莫言是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的作品以民间传说、故事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始终以其生长的乡村故土作为叙述的根基与精神家园,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他的创作手法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影响;其作品内容关注中国农民命运,闪烁着人性光芒,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瑞典等多国文字,赢得了世界文坛的认可。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成为了莫言创作的宝库,广袤国土上的风土人情是莫言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正如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及相关评论所言:“莫言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创新的途径”角度分析莫言获奖对我国文学创作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莫言文学创作成功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材料一 下图表是我国2001年以来,能源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和单位GDP能耗情况。
材料二 广东2013年工作思路和目标提出今年我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争取实现万家企业节能300万吨标准煤。今年我省将在2~3个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对标试点,并将节能监察范围向交通、商贸酒店、公共机构等非工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1)请你指出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要实现材料二中的能耗目标,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为有关企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3)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广东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如何落实上述能耗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 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现实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的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
图1: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图2: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情况
材料二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1)图1、图2分别反映的制约“中国梦”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红”遍海内外。
材料一 中国梦是拓展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是汇聚精神力量的最终归宿。中国梦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标明了价值理想。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汇合点,为形成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提供了聚焦点,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材料二 8月18日,2013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采访,广大青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为什么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贯穿于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省、令人惊喜。
【美丽中国,促进农民增收】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A省农民收入结构中各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美丽中国,呼唤生态文明】
(2)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运用“公民”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你将如何参与?
【美丽中国,爱国之传承】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在这部史诗中,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公而忘私”,戚继光率军抗倭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同学认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定要固守传统文化。”
(3)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上述同学的观点。
【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
十八大再次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下表是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进程。
战略构想 |
提出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十六大 |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
建设和谐文化 |
十六届六中全会 |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十七大 |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部署文化强国战略 |
十八大 |
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4)依据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
某班围绕“节约型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信息:
我国在校学生,按照现行的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买新书的做法,每人每年课本平均重2 500克计算,我国每年中小学生使用的教科书需消费纸张达55万吨之多。生产1吨纸要用20多棵大树,55万吨纸就要砍伐大树1 100多万棵。除此之外,造纸工业所消耗的能源、资源以及排放的污染物也十分惊人。
请结合材料,进行如下探究:
(1)根据你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填写下表:
研究课题 |
研究目的 |
实施步骤 |
(2)说说你对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