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
全诗以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 ”。
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它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发出的,它分别歌唱了 , , , ,它们的核心是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 的写照。
诗的第二节是全诗的精华,诗人以这两句诗抒发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①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居人:苏轼的好友陈述古,两人都曾因反对新法被贬,后一起在杭州任职。
(1)词的上阕中“谁似临平山上塔”一句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这首词的下阕说:“虚实结合,凄恻动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桥仙
谢薖①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②天上。锦楼③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注】①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谢薖由于不阿谀当权者,一生困居布衣。②秋期:即七夕。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③锦楼: 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请分析“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的意蕴。
下半阕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